我们将《易经》美学的和书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做了一些讲解,要接受这一块是很不容易的事情,希望大家要建立信心,我有信心讲下去,同学们也应该有信心坚持听下去,其中肯定会产生一些迷惑。刚才有位同学就提到一个问题,“此前听课很难听到迷惑,听您这个课,不仅仅是对书法,突然对很多书法之外也产生了迷惑。”迷惑有两种,一种是绝对迷惑,那就走不进去,第二种迷惑,是积极,通过这种迷惑的方式,重新引发我们对书法的思考,对《易经》的思考。《论语》里就讲到一个话题,曾子就提到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我们今天的人,有几个做到每日三省吾身,不要说每日了,每一周有没有三次?不要说每一周了,每一个月有没有三次?这个三次,也就是他不断地反省自己。因为没有反省,我们的生命就白白的被流失了,一旦反省,迷惑就开始了。这位同学还提到一个“玄妙”。是啊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如果没有玄,就没有生,就没有包容,就没有密码,为什么“玄之又玄”?这“又玄”是什么?就是动词。“玄”这个动词就是一把钥匙,就是去打开前面那个“玄”的那把锁。所以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我觉得,这个提问就是真正的提问,不仅仅是向老师提问,更是向自己提问,而不仅仅是在完成任务,向自己提问,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提问,人的生命,和其他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之间的生命确实是有区别的。而这个区别就在于,我们人从来都存在。孔子讲“四十而不惑”,并不是说四十他就一点都不迷惑了,就是人到四十岁的时候,就是对以前留下来的密码,开始逐渐的找到一把钥匙,打开这扇门。
[Float-Menu id=”1″]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