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养生美学:邱正伦教授《易经》时刻(24)

在说了《易经》的大体构成之后,我们接下来探讨《易经》之美当中的一些具体表现。第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占筮是与艺术,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插播一点,说实在的,蔡元培他们提出用美育来代替宗教,其实你看,带有超验性的有几个方面,比如宗教带有超验性,哲学带有超验性,艺术带有超验性,科学也有一部分抽象是形而上学,也是有超验性的,但是经验科学就是在形而下。我记得尼采说过一句话,“我们今天在科学那儿发现的事物发现的东西,其实预先就被宗教和艺术给塞进去了。”当时这句话说出来可不得了,大家都认为尼采是个疯子,说出的是疯话,但是我们今天来讲这句话,它真是有巨大的启迪意义。为什么这样讲?举个简单例子,我们都知道,越王勾践是不是有发掘出土的王者之剑,还有我们的司母戊大方鼎,还有我们湖北曾侯乙编钟出土,还有四川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发掘的这些文物,那个时候他们懂不懂科学,懂不懂化学?懂不懂元素周期表?懂不懂冶金学?都不懂。但是他们怎么会创造出生产出这么精密的三星堆,玉石切割的方方正正,金面人,金箔薄如蝉翼,怎么能够做到这一步呢?靠什么?就是宗教和艺术在祭祀的过程里面,在巫术的过程里面给创造出来的。所以就是一种超验的因素把它给塞进去的。而我们今天借用科学才能发现青铜器里面,编钟里面,金箔面人里边有哪些元素,有哪些科学原理,是不是?所以我们做书法,书法就是一门艺术,就是要把这种带有超验性的因素给加进去,我们做起来就有意思,是吧。

[Float-Menu id=”1″]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